墨痕 发表于 2014-2-9 18:38:31

在戴震故居_作者:韩健畅

    一到屯溪就打听戴震故居,可是十有九不知。我家七七就说,得问文化人。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人,似乎有文化,赶紧恭敬地问询,一问,却是一脸茫然。于是打听隆阜,于是坐车寻到戴震路,边走边问,直到看见街上有戴震饭馆字样,才觉得是离戴震故居近了。  黄宾虹故居、戴震故居、程大位故居、胡适故居,还有龙川的一堆故居,以戴震故居价值最大,但是也最破旧。皖南一地,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没有能超过戴震的。这个故居的现状,令我痛心,痛彻肺腑。好在,结识了戴震的后裔戴天吉大哥。他是戴家的第36代,戴震是第18代。他把我带着,前前后后地看,讲解,不停地说:“搞败啦,一塌糊涂!”“搞完啦,一塌糊涂!”张开双臂,向着湛蓝的天,我看着他的愤懑,忽然想起屈原,想起《诗经》的《奚我后》,我的心里悸过一阵辛酸。  站在古老的那个码头,铺路的石条老得都豁豁坑坑的了,荒草从石缝里旺盛地一簇簇一丛丛地生长出来。我呆呆地久久地望着新安江古道,这条又名徽江的很有名的水都停流了,河面一坨坨一堆堆的长着水草,被污染的水面漂浮着腐烂的什物。新安江在这里流成一个巨大的曲线的湾,仿佛一个柔肱的外肘,码头就静静地栖在这个外肘上。然而如今这柔美的外肘却落满了灰尘。天吉大哥指着右面说:“这是到杭州去的。”指着左面说:“这是到休宁去的。”戴震当年就是在这个码头上船,下走苏杭,上溯休宁。当年的新安江船帆蔽日,桨声欸乃,戴震穿着他那一身灰蓝的长衫,无数次地在这个码头上,又在这个码头下。这里斑斑点点,春夏秋冬,沐风栉雨,布满了戴震的足印。每一株草都曾经接受过戴震的履历。他自己在文章上签署姓名总是“休宁戴震”,或者更详实的就是“休宁隆阜戴震。”戴震的门人王念孙编戴震年谱也如是撰写。  徘徊在码头上,我不由得留恋,依依不舍。  戴震的纪念馆原本是在隆阜正街,是戴震的藏书楼,是戴家七房厅的一部分,但是1949年后被破坏,原本的雕花门楼被破坏后泥封砖垒,新修的门框使得这栋建筑好像成了一个假古董。“戴震纪念馆”5个字是原来的安徽省委书记张恺帆题写的,可是,2005年,戴震纪念馆却搬到了跟戴震毫无关系的屯溪老街。天吉大哥说:“原来的大门在这里,你看,就是这里,这个印子就是原来的大门。门墩是一个比我还高的雕花石鼓,漂亮得很。都砸碎了!”他这么一指点,果然,地下是一个清晰的痕迹,就像一个妖精作过怪留下来的。藏书楼隔壁早先是一家馍店,再隔壁是一个豆腐店,再过去.......而今都荡然无存。  隆阜,原来很繁华,现在衰落了。新安江古道也作废了。地方政府另外开了一条新河,但是新河也常常没有水流。水是自然的流淌,是天道,为了弄政绩,给新安江改道就是不懂天道的逆天胡为。结果两条河都没有水流,只是下大雨,古道里才能积点新水,保持河床不被干涸。  直至今天,戴家第36代人还是居住在这个只有戴天吉还叫着七房厅的房子里,似乎一种无望的坚持,一种等候,逢年过节的时候,那些先人们回来了,还能享受他奉祀的一炷香火。前庭后楼,后楼连天高耸的许多扇门都被拆毁,在1949年后被一些人强横地进驻,之后就是无知的任意的破坏。只是门转还在门槛上深凿着,二梁上挂灯的铁钩也孤冷得锈蚀斑斑,但那些锈蚀的铁钩依然显示了铁匠的精美的匠心。前厅担子上雕成活灵活现的象鼻象头的枕木生满了白花,木头已经快速地在生涅。二梁下柱子间精雕细刻的佛、福禄寿三星依然神采摄人,却一任腐朽。前厅已经很久空旷着了,不住人,也不放家什。门也是常年锁着,门前长满了蔽膝深的荒草。天吉大哥引着我前前后后地观看,说,原来大门在这里开着,二门门楼修在这里,那么高,门前门墩也是两面石鼓,这么大……天吉大哥尽力张开双臂双手圈成圆状,雕的花鸟瑞兽,如今一概没有啦!  我以为,单就文物价值说,这也是屯溪最有价值的民居,其三雕的精致是任何皖南的建筑都难有其匹的。据说屯溪的官员们也去视察过,都是黄鹤一去。造假古董的商人和官员一天天地在膨胀,可是真的戴震故居在一天天地败坏下去——政绩,真的要从假古董里取得?开始是被翻身了的人入住,后来是文化大革命来了,便被似乎发泄仇怨的肆无忌惮的名正言顺的破坏,到现在,便开始自己一天天被天雨淋,被江南的梅雨侵蚀,也被风吹。  叙起年齿,天吉大哥1950年出生。经历了很多磨难,退休了。他说,不说了不说了。一直陪我们看,给我们讲解,回到后楼,还没有吃早饭。他的夫人给他做了简单的饭,一碗白米饭,一匙绿菜,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他说,不好意思,也没啥招待你们。家里一动炉子,满屋子的烟,从房顶上飘出去。给我们倒了两杯白开水,我们也渴了,大哥的心意,我是一饮而尽,觉得水的清甜。经过了许多劫难,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了。像他这样的书香世家,如果不是历遭浩劫,恐怕满屋子都是有很多讲究的红木的吧!  告辞,天吉大哥又说:“我送你们。”一路走,一路讲,拐进一个小巷道,说这里原来是戴震洗砚池,就是这个地方,他拿脚丈量着,踩踏着。一个年龄大约有70多岁的妇女走过,听我们在说戴震,也搭话说,原来还有一通石碑,是刻的戴震洗砚池,文化大革命,砸了,没有啦!可惜的啊!我小时候就在这念书,每天都见这通碑子。  我不想再跑了。不想再看了。看在眼里的假古董多过真文物。拍下来的照片许多都是荒草漫漫没门前。  这些年不停地有人鼓吹徽文化,宣扬皖南。从戴震故居出来,我狠狠地说,徽有啥文化嘛?皖南有啥文化嘛?不过就是因为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还有就是黟县蛤蟆歙县狗……而皖南真正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影响并且仍然在产生着影响的戴震故居就这么的先被破坏,破坏后再被这么一丢!有些故居明显的是假故居,诱引着人去涉足,却使人搭眼一看就是商人的表演,之后使人对皖南制造的景点产生警惕,而戴震故居就这么任其生涅朽坏下去。如果不是有人乘着混乱强行侵占,侵占了后拆卸门扇强自在墙壁胡乱打洞开门,许多有文化的人瞻仰过的戴震故居也不会是今天这个破败模样。

溺水的鱼儿 发表于 2014-2-10 09:18:56

;P磨痕找到了啊

守望幸福 发表于 2014-2-10 13:09:29

墨痕我带你去戴震家。{:soso_e112:}

墨痕 发表于 2014-2-10 13:31:59

守望幸福 发表于 2014-2-10 13:09
墨痕我带你去戴震家。

我二十岁时去过,谢谢你!

快乐一辈子 发表于 2014-2-11 08:14:23

如此说来,真的令人痛心{:soso_e15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戴震故居_作者:韩健畅